订阅
|
近日,第六届京师“一带一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以区域国别研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300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北师大师生受邀出席。
第六届京师“一带一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一带一路学院院长王守军在致辞中表示,以区域国别研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契合时代要求,更彰显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他指出,北京师范大学将依托“一体两翼”办学格局,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跨学科协同,扎实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甘藏春指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表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方式,要求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将其作为主阵地、作为战略支点来研究和重视。 主旨演讲环节,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新兴市场经济国际学刊》编委约翰内斯·林恩,拉美开发银行前行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特聘教授恩里克·加西亚和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发展合作与全球减贫、海外投资与本土创新、规则标准“软联通”等话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展开分享交流。 论坛期间开展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现机制与路径”主题研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原司长徐建平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等专家进行深入研讨。专家们认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深入落实“八项行动”,推进建设“九大机制”,在实践中加强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国际合作的同时,要推动构建基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论坛发布了《携手推动世界现代化——探索“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路径》。该书由胡必亮、刘倩等专家学者历时两年多完成,未来将推出英文版,促进跨文化学术交流。 由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主办的京师“一带一路”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论坛搭建专业化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合作建言献策。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丝路教育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