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近年来,在 “国产替代” 政策支持、本土企业技术突破、国内工业市场需求增长的三重驱动下,中国工控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从 “依赖进口” 向 “自主可控” 转型。以下解析工控机国产化的发展现状、核心优势与未来方向,助力企业把握国产工控机机遇。
1. 政策驱动:国产替代加速落地
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工控机国产化:“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 “突破工业控制核心技术,提升关键软硬件国产化水平”;《中国制造 2025》将 “工业控制系统” 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地方政府通过 “补贴政策”(如采购国产工控机可享受 10%~20% 费用补贴)、“项目优先”(如政府主导的工业自动化项目优先选用国产设备)推动国产替代。在政策支持下,2024 年中国国产工控机市场份额突破 55%,较 2019 年提升 25 个百分点;在能源、交通、军工等关键领域,国产工控机渗透率超 60%,某电网项目采购的 1000 台工控机中,国产设备占比达 85%。
2. 技术突破:核心能力自主可控
国内工控机企业在 “硬件设计、软件研发、协议兼容” 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3. 市场优势:贴合本土需求与快速服务
国产工控机企业凭借 “本土化服务、定制化能力、成本优势” 抢占市场: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