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skuteczne pozycjonowanie https://skuteczne-pozycjonowanie.com/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华西列夫斯基还只是一名少将处长,然而,一年半过去后,他却升任为了苏联的元帅。 他升迁的速度之快,恐怕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找不到第二个。 像这样升迁之快的军人,一般来说都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奇才”,不过,在很多苏联军人的眼中,华西列夫斯基却是一个军事蠢材,堪称苏联最蠢元帅。 斯大林每次召开军事会议时,华西列夫斯基都要进行发言,而他每次讲话都语无伦次、漏洞百出,让参会者听得一头雾水。 当时,华西列夫斯基遭到了不少同僚的鄙视,他的许多同僚都想不明白,斯大林怎么会提拔这样人做总参谋长,还授予了他元帅军衔? 那么,华西列夫斯基为何会升迁的如此之快?他的升迁又与斯大林有着怎样的关系? 华西列夫斯基 或许,不少人会以为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升迁的那么快,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非常厉害。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俄罗斯小镇,他的家境说不上富裕也谈不上贫穷,而他的父亲则是一名神职人员,是小镇教堂的神父。 可见,华西列夫斯基只是神职人员的孩子而已,家庭背景顶多比普通人厉害一点而已。 受父亲的职业影响,华西列夫斯基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教会学校中度过的,小时候的华西列夫斯基还远没有做军官的野心,那时的他,最大的梦想便是在神学学校毕业后去农学院进修学习,成为一名农业学家。 然而,一次战争却让他改变了想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彼时的俄国还处于沙皇统治时期,为了应对大战,沙皇军队开始广招英才。 战争的爆发,激发了华西列夫斯基保家卫国的斗志,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提前从神学学校毕业,和朋友一起去了军事学校。 由于沙皇军队中缺少军官,华西列夫斯基只上了四个月的军事学校便获得了准尉军衔,之后,他被派往战场,同奥匈军队作战,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蜕变成长,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人。 到1917十月革命爆发前,华西列夫斯基已经在沙皇军队中混到了上尉营长一职。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不愿卷入政治斗争的华西列夫斯基离开了沙皇军队,回到家乡小镇,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过起了和平的生活。 然而,华西列夫斯基的和平生活很快便被打破了。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国内出现了白俄反革命势力,白俄反革命势力想要推翻苏维埃政权,并联合外国武装干涉者一起作战,使苏俄国内战争爆发。 在这样动荡的时局中,华西列夫斯基被征入苏联红军,与反革命势力的白卫军作战。 其中,华西列夫斯基由于有领兵经验的缘故,进苏联红军队伍后被分到了步兵142旅任职副团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该旅的总参谋长患病不能指挥作战,华西列夫斯基在担任副团长一职的同时,也代理了很长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也由此和参谋工作结缘。 开挂般的升迁 1935年,苏联红军首次授衔,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在这之后,他被安排去了军事学院进修学习,学习结束后,他被分到了苏军总参谋部工作,并在1940年晋升少将。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争改变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命运。 时间来到了1941年,纳粹德国与苏联彻底撕破脸皮,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的边境发动了全线进攻,彼时的华西列夫斯基在总参谋部作战部任职第一副部长兼战役训练处处长,主要职责便给斯大林作参谋,帮助斯大林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可见,这段时期的华西列夫斯基经常与斯大林见面。 那么,华西列夫斯基的一路升迁,会不会是斯大林一手促成的呢? 1941年7月,基辅战役爆发。 当时的斯大林被“个人崇拜”久了,心气高傲,觉得自己做的决策都是十分正确的,难以接受别人的顶撞与反驳,而时任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却又是个脾气暴躁,不好相处的人,两人在一起商议战略,难免会发生言语冲突。 在这次战役中,朱可夫和斯大林意见相左,再加上朱可夫说话不好听的缘故,于是斯大林便找了个理由将他贬职了。 在这之后,总参谋长一职由沙波神尼科夫大将接任,至于华西列夫斯基,也被斯大林升了职,将他任命为了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 之后,华西列夫斯基便进入到了开挂似的升迁之路。 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后,斯大林为在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将领授衔,其中,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并在不久后任代总参谋长。 1942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晋升上将军衔,同年6月份,斯大林将他任命为总参谋长。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升几级,华西列夫斯基的升迁速度堪称“坐火箭”般快。 苏联元帅的升官秘诀 从少将参谋部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到总参谋长一职,华西列夫斯基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而他升官背后的最大推手便是斯大林。 其实,在苏德战争开打初期,斯大林有着强烈的自信,他认为自己一人统率大军,制定军事计划绰绰有余,根本没有把总参谋部看得多重要,就这样,斯大林很少依靠总参谋部,也时常因过高估计了自己指挥战争的能力而出错。 但华西列夫斯基却让斯大林改变了对总参谋部的态度。 战争期间,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前往斯大林办公室,和斯大林讨论作战计划。 华西列夫斯基处事圆滑,情商极高,他不会不直接顶撞斯大林,想要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时,他总会拐着弯说话,引导斯大林同意他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斯大林才会极其欣赏他,让他随意出入自己的办公室,并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 而他和斯大林的关系也十分要好。 战役结束后的一次晚宴上,斯大林和将领们坐在一起吃饭。 席间,华西列夫斯基说起了家人:“我为了革命,从1926年起就和我的亲人断绝了联系,哎.......” 斯大林听后表示:“你应该立即和双亲重新建立联系,在经济上也可以为你的双亲提供帮助,我允许你这样做,你可以把准许这样做的命令汇报给总参谋部党组织。” 说完,斯大林还举杯表示祝华西列夫斯基身体健康。 从这件小事中便可看出,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很是关照。 1941年,朱可夫和斯大林的战略决策意见相左,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不一样,他脾气急,在和斯大林讨论战略计划时,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因此,斯大林将朱可夫贬职,撤去了他总参谋长一职。 朱可夫的撤职让华西列夫斯基感到不安,华西列夫斯基十分担心自己会和“前辈”朱可夫一样,被斯大林撤职。 于是,当上总参谋长后的他为了避免和斯大林意见相左,改换说话方式,在军事会议上故意装蠢,提出漏洞百出的军事计划。 就这样,每当他在军事会议上发言时,他都说得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啰嗦至极,让听他说话的同僚感到折磨,而他的这番举动,也让他一度成为苏军史上最平庸、毫无建树的总参谋长。 一开始,同僚确实将华西列夫斯基当成蠢材,认为华西列夫斯基不配当总参谋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同僚却改变了看法,他们发现,华西列夫斯基说话颠三倒四和语无伦次是装出来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本不蠢,反而是最聪明的一批人。 后来,不少研究过这段历史的专家也都表示华西列夫斯基的做法才是最聪明的。 那么,为什么说华西列夫斯基的装蠢的做法聪明呢? 其实,华西列夫斯基非常明白,斯大林想要的是一个听他话的总参谋,而不是和他对着干的总参谋。 但作为总参谋,总参谋又要为大局考虑,不能任由斯大林随意做出决定。 于是,华西列夫斯基便想出了装蠢的做法,成了一个平庸的总参谋长。 每次军事会议时,他的表现都会让人大跌眼镜,他在讲解军事计划时,会故意说得很啰嗦,并故意设计几个漏洞。 斯大林发现漏洞后,便会进行批评补充。 等斯大林补充完了后,华西列夫斯基再拍马屁,说斯大林英明之类的话,这样一来,军事计划便是由斯大林亲自修改和补充的,计划也会很快获得通过。 另一方面,军事计划是华西列夫斯基本人提出的,只不过经过了斯大林的嘴完善了计划,这就表示,制定军事计划的还是他本人,而非斯大林。 斯大林很是欣赏华西列夫斯基,他的处事、说话水平比之前的朱可夫高了好几层次,让他感到舒适,在华西列夫斯基当上总参谋长后,斯大林从未和他吵过架,和华西列夫斯基讨论军事计划时,也觉得十分轻松。 在这种满意的情绪下,斯大林将华西列夫斯基当成心腹来培养,一路给他开绿灯,让华西列夫斯基成了军衔升迁最快的苏联元帅,让他从大将升为元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1943年1月18日战争结束,华西列夫斯基因协调战役指挥有功,再次晋升,被晋升为大将,2月16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战争开始时,他只是一名少将,谁都没料到,一年半后的他会升为元帅,在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那一刻,向他投来的目光,有羡慕的、有平淡的、有嫉妒的、还有不屑的...... 对于他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华西列夫斯基一笑置之,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不得不承认,华西列夫斯基确实是一个高情商、高智商的政客。在之后的很长一段从政生涯里,华西列夫斯基都保持着装蠢的策略,和斯大林配合得默契务必。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华西列夫斯基被降为国防部副部长,并逐渐被排挤到政坛边缘,过起了退居二线的养老生活。 1977年,华西列夫斯基去世,终年82岁。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或许,他早就料到了自己会被排挤到政坛边缘的结局,不过对于他来说,能成为斯大林的心腹,坐到总参谋长的宝座上,也算是没白来人世,死而无憾了...... 参考资料: 《档案》2013-04-25斯大林和他的元帅们(4) 《共产党员》2008-01斯大林“平庸”的总参谋长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